統一服務熱線:
0750-3212139
2019年2月1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外發布,這是改革開放以來第21個、新世紀以來第16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
《意見》指出,今明兩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三農”領域有不少必須完成的硬任務。黨中央認為,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外部環境發生深刻變化的復雜形勢下,做好“三農”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性。必須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不動搖,進一步統一思想、堅定信心、落實工作,鞏固發展農業農村好形勢,發揮“三農”壓艙石作用,為有效應對各種風險挑戰贏得主動,為確保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如期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奠定基礎。
那么,中央一號文件有哪些值得關注的內容呢?
關鍵詞一:穩定糧食產量
在夯實農業基礎,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中提到,要穩定糧食產量,包括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6.5億畝;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確保永久基本農田保持在15.46億畝以上等等。
關鍵詞二:優化農業結構
《意見》提出要實施大豆振興計劃,多途徑擴大種植面積;支持長江流域油菜生產;實施奶業振興行動,加強優質奶源基地建設,實施嬰幼兒配方奶粉提升行動,推進海洋牧場建設,規范有序發展遠洋漁業。
關鍵詞三:推進鄉村基建發展
包括推進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全面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全面實施鄉村電氣化提升工程,加快完成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完善縣鄉村物流基礎設施網絡,支持產地建設農產品貯藏保鮮、分級包裝等設施,鼓勵企業在縣鄉和具備條件的村建立物流配送網點。加快推進寬帶網絡向村莊延伸,推進提速降費等等。
關鍵詞四:鄉村軟實力提升
重點包括,全面提升農村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養老、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水平,深入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實施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加強農村兒童健康改善和早期教育、學前教育。建立健全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同步整合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確定和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等等。
關鍵詞五:推廣生態農業發展
重點包括開展農業節肥節藥行動,實現化肥農藥使用量負增長。發展生態循環農業,推進畜禽糞污、秸稈、農膜等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實現畜牧養殖大縣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治理全覆蓋,下大力氣治理白色污染。擴大輪作休耕制度試點。創建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等等。
關鍵詞六:發展特色農業
因地制宜發展多樣性特色農業,倡導“一村一品”、“一縣一業”。積極發展果菜茶、食用菌、雜糧雜豆、薯類、中藥材、特色養殖、林特花卉苗木等產業。創新發展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鄉村手工業,大力挖掘農村能工巧匠,培育一批家庭工場、手工作坊、鄉村車間。
關鍵詞七:發展農村新型服務業
包括充分發揮鄉村資源、生態和文化優勢,發展適應城鄉居民需要的休閑旅游、餐飲民宿、文化體驗、健康養生、養老服務等產業。加強鄉村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衛生、交通、信息、郵政等公共服務設施等等。
關鍵詞八:啟動家庭農場培育計劃
包括突出抓好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兩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啟動家庭農場培育計劃,開展農民合作社規范提升行動,深入推進示范合作社建設,建立健全支持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發展的政策體系和管理制度。落實扶持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政策,完善“農戶+合作社”、“農戶+公司”利益聯結機制等。
關鍵詞九:加快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
在修改相關法律的基礎上,完善配套制度,全面推開農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和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加快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加快推進宅基地使用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力爭2020年基本完成。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拓展改革試點,豐富試點內容,完善制度設計。抓緊制定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指導意見。研究起草農村宅基地使用條例。開展閑置宅基地復墾試點。
關鍵詞十:完善“三農”金融服務
完善農業保險政策。推進稻谷、小麥、玉米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擴大農業大災保險試點和“保險+期貨”試點。探索對地方優勢特色農產品保險實施以獎代補試點。打通金融服務“三農”各個環節,建立縣域銀行業金融機構服務“三農”的激勵約束機制,實現普惠性涉農貸款增速總體高于各項貸款平均增速。推動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社逐步回歸本源,為本地“三農”服務。研究制定商業銀行“三農”事業部績效考核和激勵的具體辦法。用好差別化準備金率和差異化監管等政策,切實降低“三農”信貸擔保服務門檻,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對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中長期信貸支持力度。支持重點領域特色農產品期貨期權品種上市。